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创新企业加速聚集 应用场景频繁“上新”

抒情的歌曲 2024-6-26 13:06

  央视网消息:在雄安新区,可以从城市发展的许多细节中感受到这里正在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随着创新人才扎根成长,创新企业加速聚集,这里涌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

  记者“分身”有术 田间地头看科创

  雄安新区这块占地500亩的农业示范基地,由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技术团队建设。在收完上一茬的小麦之后,农业机械正在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这台农机和传统的农机有点不太一样,它没有驾驶舱,也没有驾驶位,银色的外形充满未来感。它配备了多个智能控制系统,在北斗卫星导航的支持下,提前设定好路线,一键启动,就可以实现无人精准作业。简单来说,这台农机不仅“聪明”,还是位“全能选手”。

  相比这位大块头,在农业示范基地,还有正在作业的小型农机。它是一台测土机器人,可以把它想象成土壤的“营养分析师”,不用取土就可以对30厘米以内深度的土壤进行健康检测。从土地上行驶过,就像在医院拍X光片一样,就能知道这块地的氮、磷、钾、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等信息。

  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技术团队为这块500亩的农业示范基地取名为“伏羲农场”零号地样板,依托这里进行科技创新、作业示范和集中展示,将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从这里复制推广到全国,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

  科创落地 满足更多应用场景

  这些大小不一、外观不同的现代化、智能化农机真的是能够解放双手,让种植户们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劳作。刚才AI数字形象提到,这是中科院在雄安的试验田里完成的科研项目,不知道推广应用是否成功?

  之所以要用AI数字形象来介绍无人驾驶智能农机,是因为这两项落地的科创成果都来自北京疏解到雄安新区的企业及科研院所。AI数字形象是由位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兴元科技公司完成,是一家2024年4月1日刚刚从北京疏解过来的企业。工作人员采集了记者的影像和声音片段之后,很快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就生成了。但是,想要让她自己做介绍是不行的,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实现。

  多地采用智慧农业方案 “智慧大脑”用数据种田

  这是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伏羲农场”数据指挥中心,如果说AI数字形象所在的是农业生产前端,那么这里就像是一个“智慧大脑”。现在以智能农机设备为核心的“伏羲农场”的智慧农业模式,已经复制推广到了全国很多地方。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是内蒙古、黑龙江和山东等传送回来的实时的耕种画面。未来,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农田状况,预估产量。根据监测到的气象信息,智能决策,安排无人农机进行打药、收获等农事活动。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被看见”加速企业聚集

  其实,农业并不是雄安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什么要从北京来到雄安新区?这里的负责人说了三个字:被看见。雄安新区是一处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机会更多,政策支持体系更健全。举个例子,就在一周前,2024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落幕,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充电等新技术、新产品汇聚。新区对获奖项目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纳入科技项目储备库,给予项目补贴,加速成果落地转化。

  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行走在雄安新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标语:让空气中弥漫着创新的味道。而实际上创新是一个需要研发、技术、产业、金融、人才等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持有雄安新区人才引进一卡通的人享受涵盖教育、医疗、购房等在内的政策支持。现在,在雄安新区已经有11000多人申领到“雄才卡”,为年轻人带来很多便利,为新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现在,随着雄安创新研究院、雄安科创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科创产业载体平台建成运营,科创企业加速聚集。雄安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